南方日报讯 (记者/黄伟马喜生)珠三角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,广州如何发挥龙头带动作用?今日,广州市将召开科技创新大会,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。会议将公布“1+9”政策体系,覆盖科技金融产业融合、创新载体建设、研发机构发展、科技成果转化、创新创业人才支持等关键领域及环节,打造科技创新的政策“洼地”。
据了解,“1+9”由1个主文件《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》和9个配套文件组成,打出支持创新“组合拳”。其中,以加快创新载体建设为首要目标,广州将重点把南沙新区、广州开发区、中新知识城、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打造成科技创新示范区,把琶洲地区建成互联网创新集聚区。实施孵化器倍增计划,到2016年,全市孵化器达120家,面积达800万平方米,在孵企业达1万家。至去年底,广州孵化器总数已达85家,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,在孵企业达5344家,倍增计划有望提前实现。
广州还拿出实招解决科技、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存在的“痛点”和“盲点”:拟设立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,提供科技信贷、信息对接、互联网众筹、上市培育等“一站式”服务。
建立科技企业风险补偿制,设立专项资金池,对天使投资失败项目,按损失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偿。设立科技创新券制度,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可用其购买研发设计、知识产权、检测认证等服务。至2017年,广州计划累计培育10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、120家科技型上市公司和150家上市后备企业,新三板挂牌企业超过600家。
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是重要发力点。针对高校、科研院所集聚的情况,广州着力改革科技成果使用、处置和收益权,明确成果转化收益可按不少于70%的比例,用于对成果完成人和为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。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,每年安排不少于2亿元的资金,支持多种主体投资、多样化模式组建研发机构,该类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、企业化模式运作。
创新驱动发展杜绝“空头支票”,市属各区需签责任书。广州市已专门制定实施方案,将财政科技经费投入、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、高新技术企业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、科技企业孵化器、新三板挂牌数等共10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,落实责任单位与责任人,强化督查问责。
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林江认为,此次大会释放出强烈信号。“作为国家中心城市,广州创新资源丰富、高端人才集中,而今正试图通过打造科技创新的政策"洼地",再造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优势。”上周,我省公布《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重点工作方案》,提出广州要发挥创新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,连同珠海、佛山、惠州、东莞、中山、江门、肇庆市等7市共同创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。林江认为,面对这一重托,广州需要切实行动起来。